最近,微信改版太频繁了,三天两头灰度测试新功能,从来不出正式公告或者官方解释,导致很多运营一头雾水,不禁摸着略秃的头发,发出了疑问三连:这是什么?怎么用?对我有什么影响?
不同于以前经常被大家吐槽的瞎改,小聚发现新鲜出炉的订阅号消息智能排序、号内搜升级、新增专辑功能,这3个改版还是挺有用的。
♦ 订阅号消息智能排序
很多人在看公众号文章的时候发现,文章排列顺序不按照时间顺序来了,时间线被打乱了。比如小聚在下面放的这张图,央视新闻1小时前更新的推送,反而排在了7小时前更新的新华社后面。
果然事出异常必有妖,有人向微信求证得知,微信正在灰度测试公众号文章智能排序功能,慢慢会普及到所有用户。微信给出的解释是:订阅号消息排列顺序会根据订阅号的优质程度、用户对订阅号的喜爱程度以及群发文章的内容质量等综合因素动态变化。用户可以更高效阅读到感兴趣的内容。
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么改,在小聚看来,微信是想给被用户忽略的内容多点曝光机会。
订阅号消息按照时间排序有个致命缺点:它在公众号发文时间比较集中的时候,利用效率高,但是一旦没有公众号发文,用户想看公众号的时候,点进来看到的是已经浏览过的内容,对留存不利,这段闲置时间相当于被浪费了。因此,微信要采取智能排序的方式,把闲置时间利用起来,从用户关注的公众号里,把以前被用户忽略、优质的内容再呈现一次,增加用户点开文章的概率。这样一来,用户滑过去一次不代表就判了死刑,只要内容足够优质,还可以等二次分配的机会。
不过,也有很多人担忧,它采取智能排序的方式,那我怎么及时看到最新消息呢?小聚发现,两小时内大多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你一直往下滑,想看更多推送的时候,它的时间线才会打乱。总的来说,这个功能对于运营者算是喜忧参半吧,喜的是能得到二次曝光,忧的是摸不准微信规则,不知道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被微信判定为优质。对此,小聚的建议是:保持现有的更新节奏,在此基础上多引导用户转发分享、在看,提升单篇文章的优质度。
长期来看,衡量公众号是否优质,比拼的就是星标用户和常读用户了。这两个数据,在公众号进入存量时代之后越来越重要了。
♦ 号内搜
“号内搜”是一个很好用,同时很少人知道的功能。它静静地躺在公众号页面右上角,一般用户很难注意到用途,运营者也缺乏引导。
这次改版之后,微信在编辑器页面新增了一个“搜索”按钮,运营者在写文章的时候,就可以给一篇文章完成打标签的行为。这样由运营者给文章打标签的行为,既方便用户查找对应文章,也可以顺便提高号内搜的效率。
现在号内搜是你输入关键词,它把标题或文章里出现过这个词语的文章都找了出来,可想而知能搜出来多少无用内容,筛选过程太浪费时间了。有了运营者打标签,并且潜移默化用标签影响用户去搜索的过程,号内搜利用率和效率都会变高,真正的运营者、用户、微信三赢的局面。
♦ 专辑功能(原页面模板)
“专辑”功能是对原有页面模板功能的优化升级,运营者可以为专辑自定义封面、自定义标题、自主挑选文章。点开专辑内的文章,在文章顶部会自动多一个跳转到整张专辑的链接,跟转载别人的文章跳转效果类似。“专辑”做好之后,用户可以分享、收藏、转发到朋友圈等等,既方面运营者整理归类文章,体现专业度,又方便用户阅读。
从微信的改版动作来看,它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图文时代的落寞,增长是不可能增长了,只能做做精细化运营维持生存。微信心里有杆秤,一边站着用户体验,另一边站着原创公众号作者,如何在不太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原创作者机会,是微信一直在小心翼翼尝试的。
以前说算法不善良,现在不也对智能推荐真香了,微信在适应图文时代的种种冲击和变革,我们运营者又何尝不是呢?
感谢本次阅读,欢迎关注【聚加互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数字营销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