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禁词可以用什么词替代?B2B 企业直播违禁词规避指南

B2B 企业直播已成为构建客户信任、展示产品价值的关键渠道之一,但随着直播普及,合规问题愈发凸显,尤其是“违禁词”这一无形“雷区”,一旦触碰,不仅可能导致直播中断、平台处罚,更会损害企业多年积累的专业形象与市场信任。

因此,避开违禁词、做好合规把控,对直播顺利推进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梳理了B2B 企业直播中的高频违禁词类别,并提供落地性强的规避方案,助力企业在合规框架内高效开展直播。

一、极限用语

1、违禁词汇

“最”字系列(最佳、最先进等)、“第一”相关(行业第一、销量第一等)、“顶级”等。B2B 场景中,此类词汇难有客观标准支撑,易引发争议与信任危机。

假如企业在直播中宣称自己的产品是全球第一,却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撑这一说法,一旦被举报,不仅会面临调查,还会损害企业名誉。

2、规避方案

用数据说话:不说“最优质”,改说“产品经【权威机构】检测,【某性能指标】达【具体数值】,超行业均值【X】%”。

合理对比:表述为“与同类产品比,我们的设备可以降低约【X】%能耗,助您节省运营成本”。

换温和词汇:将“顶级”换“高端”,“最佳”换“优秀”,如“提供高端企业解决方案”。

二、权威性和资质类表述

1、违禁词汇

“国家级(无权威认证)”、“全球级/世界级”、“首个”、“独家(无依据)”、“领导者”等。B2B 企业若无证称“国家级”,或无调研称“全国首家解决方案”,易被认定虚假宣传。

2、规避方案

亮权威凭证:展示证书,例如:说明“通过 ISO 9001 认证”。谨慎用“首/独”:用前做市场调研,备好研发记录、调研报告等证据。

客观描述实力:不说“全球级企业”,改说“业务覆盖多国,服务知名企业,积累丰富经验”。

三、虚假承诺

1、违禁词汇

在推广产品或解决方案时,使用“100%有效”、“保证实现增长”、“零风险”等无法兑现的绝对化承诺,或者弱化或隐瞒项目实施中的固有风险和客户需承担的成本,如“无需额外投入”、“一键解决所有问题”等。这些行为涉嫌欺骗消费者,容易牵扯纠纷。

SaaS企业宣称“保证使用我们的软件后销售额一个月内提升50%”,“无需改变现有流程即可无缝接入”,最终若因客户实际条件复杂未能达成,甚至产生大量适配成本,易引发纠纷。

2、规避方案

客观阐述价值:聚焦产品能力而非结果担保。将“保证您增长”改为“我们的许多客户通过应用【A功能】与【B方法】,在【C周期内】实现了效率提升”。同时说明“具体效果会因您的业务基础和实施情况而有所差异”。

坦诚说明风险与投入:真诚地告知客户可能需要的配合与投入。例如,“成功部署通常需要您团队2~3周的协同工作,并提供相应的XX支持”,这样既能管理客户预期,更能体现专业性和可靠性。

用客户案例替代口头承诺:分享真实客户故事和数据,例如,“多数用户反馈”或者“某行业领先的制造企业通过部署我们的解决方案,使其生产线停机时间减少了20%”。

四、不文明与不当竞争类

1、违禁词汇

使用诸如“市面上有些方案问题很多”、“别家的根本不行”、“大家千万别踩XX的坑”等具有明显贬损和影射意味的表述。即便未直接点名,也容易被观众对号入座。

假如直播时为体现自身产品优势,提及有同行用廉价的材料来降低成本,直播弹幕容易出现“这是在说A公司吧?”的讨论,易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2、规避方案

坚守“夸己不贬人”的原则:将话题焦点牢牢锁定在自身产品的优势、特点及客户价值上。不说别人不好,只说“我们的产品采用了特种XX材料,通过了XX小时连续运行的耐久性测试,旨在为客户减少因设备故障带来的停机风险。”

进行专业的分析培训:培训直播人员如何在不攻击对手的情况下,清晰阐述自身差异优势。学会使用“相较于行业的通用做法,我们创新地采用了……技术,从而实现了……的提升”等中性、客观的表达方式。

五、违规时限用语

1、违禁词汇

使用模糊、紧迫却无明确依据的时限表述,以制造焦虑的方式促使客户快速决策,例如“随时结束”、“最后一波”、“限时体验名额”等无明确时限的词。

2、规避方案

信息透明,言出必行:所有限时、限量的活动必须真实且有明确规则。例如:“本次我们为直播间的客户准备了10台设备的体验价名额,先到先得,页面会实时更新剩余名额。”用“价值”替代“焦虑”:将营销重点从制造紧迫感转向阐明优惠本身的价值。例如:“本次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价格优惠,更包含了【免费安装调试】和【首年延保服务】,这批资源我们会优先提供给今天能做出决策的伙伴。”建立长效信任机制:B2B交易注重长期信任与理性评估,对于未赶上本次活动的客户,可提供明确的后续路径。例如:“本次体验活动虽已结束,但我们为您准备了详细的产品资料与案例集,如果您现在留下联系方式,我们的顾问将为您【安排一次专属的产品线上演示】,并为您申请下一批体验资格。”

六、刺激消费和暗示引导类

1、违禁词汇

需要建议规避“不会再便宜了”、“抢疯了”等刺激用户抢购心理的词语。另外,不可使用暗示引导,例如“点击获取”、“点击有惊喜”等。也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例如以“点击查看行业独家秘籍”吸引点击,结果用户点进去实际是产品介绍。推广需要实事求是。

2、规避方案

理性推广:聚焦产品价值,如“这款设备能解决【行业痛点】,帮您降本增效”,少用违禁的刺激消费词汇。

真实引导:点击入口明确标注“查看产品详情”、“获取解决方案资料”、“联系客服”。

七、其他

除通用规则外,食品、医药等特定行业还需特别注意行业相关违禁词。

1、食品行业

普通食品和原料不得明示或暗示具有治病功效,如“抗癌、降血压、有助于肠胃健康”等疾病预防治疗功效词;“纯天然、零添加”(若无绝对证明);“特效、极品”等夸大词。

规避方案:
表述替代:客观描述成分与认证,比如将“纯天然原料”改为“原料来自经认证的绿色种植基地”。另外,客观描述成分,不说“有助于肠胃健康”,而是说“本品富含XXX”并提供检测证明等资质。聚焦工艺与合规:强调客观、可验证的指标,例如“采用XX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受多重法规严格约束,严禁夸大疗效、超范围宣传、隐瞒风险。违禁描述包括但不限于:疗效绝对化表述,如“根治”、“治愈”;资质与适用范围违规表述,如“国家级产品”(无证明)、“全球首款”、“适用于所有人群”(实际有禁忌症);权威暗示类表述,如“某院士推荐”(非实际情况)、“三甲医院首选”、“临床治愈率第一”(无官方数据支撑)等。

规避方案:
对标官方文件表述疗效:严格按照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药品说明书内容宣传,将“治愈糖尿病”改为“按说明书使用,可辅助调节血糖水平,具体效果需结合饮食与运动管理”。如实说明资质与适用范围:展示资质需标注完整信息,限定适用范围时明确人群与场景,如助听器产品明确说明“本品适用于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人士(具体听损程度请咨询专业人士)”。拒绝权威暗示与风险隐瞒:不用个人推荐替代合规宣传,主动披露风险,如“本药品可能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若症状持续请立即停药并咨询医师”、“该医疗器械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禁止个人私自使用”。

八、联系我们

掌握这些违禁词规避指南,并非让直播变得“束手束脚”,而是为企业划定安全边界,让直播内容更聚焦产品价值与专业服务,在合规范围内更游刃有余地吸引客户、促成合作。

建议收藏这份指南并转发给团队,助力避开违禁词造成的“翻车”风险,让每一场直播都成为传递企业实力、提升品牌口碑的加分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平台规则时有调整,加上行业差异等原因,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使用时需以实际情况为准。

若您在过往直播中遇到过违禁词相关的“惊险瞬间”,或是有其他合规疑问,欢迎关注聚加互动,联系我们,我们共同查漏补缺,让 B2B 直播更安全、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