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身边,总有那么几个“的、地、得”不分的人,你可以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看——“的、地、得”究竟有没有区别?当然有。比如下面这个经典例句:
不过,这个例子并不准确【Juplus http://www.juplus.cn】。
人们经常混淆的,是当它们作为助词,读音都为“de”的时候。
有人说,既然都读“de”,干脆合并算了,不区分了。
给你一个来自语文老师的死亡凝视。
“的、地、得”的区别比想象中大。先看下面这几个例句:
有人说,好像也没什么区别啊。……难怪语文老师们普遍血压偏高。它们究竟有什么不同?
♦ 兴奋的大笑
描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大笑,它是“兴奋”的,不是悲壮的、惊悚的,或者其他情绪的大笑。
例句:台风即将登陆,明天停课。听到这个消息后,小左发出了一阵兴奋的大笑。
在这个句子里,“台风停课,小左大笑”是主要信息。
“兴奋的”只是为“台风停课,小左大笑”这件事作修饰,是一个不算太重要的角色。
如果在电影里,这可以是一个中镜头,较为完整地呈现发生在教室里的这件事。
♦ 兴奋地大笑
侧重点在大笑时的状态。
例句:台风即将登陆,明天停课。听到这个消息后,小左兴奋地大笑了起来。
在这里,小左有更多的“戏份”。
如果是在电影里,镜头会切为近镜,更具体地表现一个孩子因为台风停课的兴奋状态——可以为接下来她被老师丢粉笔头作铺垫。
♦ 兴奋得大笑
侧重点在兴奋的程度。近似:兴奋到大笑。
例句:台风即将登陆,明天停课。听到这个消息后,小左兴奋得大笑了起来。
在这里,小左是主角无疑了。
如果是在电影里,镜头就会特写一个孩子因为台风停课,由内(心理)到外(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的一系列变化表现——可以为接下来讲述她因为兴奋过头而发生各种囧事作铺垫。
这样的例子和解释也许还不太严谨,只是为了更直观地感受“的、地、得”在实际使用时的区别。
因为能快速感受到它们在同一个句子中,呈现的不同的信息侧重点、语境和铺排,是正确使用它们的第一步。
总结一下:“的”前为定语;“地”前为状语;“得”后为补语。
简单点理解:
名词前面多用“的”
动词前面多用“地”
动词后面多用“得”
形容或补充说明事物多用“得”
这样的规律并非100%严谨,但已经足够搞定日常的写作和沟通了,况且我们要相信自己在实际使用中,会不断进步,并最终忘掉“招式”,达到“人字合一”的境界。
感谢本次阅读,欢迎关注【聚加互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数字营销干货。